一夜之間,10萬人就業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,地攤經濟、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,是人間的煙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樣,是中國的生機。專家認為,攤販經濟吸納了龐大的就業人口,為市民提供了靈活而多樣化的服務,承擔著某種“社會潤滑劑”的功能。
受疫情影響,很多企業均延期開工,而有些個體戶可能遲遲沒有開工。為了快速盤活市場,國家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,讓小微企業快速復工復產,減少疫情對企業帶來的損失。
兩會期間,總理也多次提到就業問題: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部分內容
放寬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,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、及時享受扶持政策。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。
總理答記者問部分內容
“西部有個城市,按照當地的規范,設置了3.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,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。”
今年我們還是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冊企業2萬戶左右,這是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個重要指標。
中國有9億勞動力,沒有就業那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,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。
可見,就業是解決當前經濟的唯一方式,只有讓更多人就業,創造更多的價值,才能保證老百姓過上好日子。加之今年國家不會通過GDP標準考核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態,也進一步促進政府部門對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提供賺錢的渠道。而地攤經濟就是最快捷有效的營收方式。
近兩個月時間,全國范圍內從成都、鄭州、南京到青島等城市,陸續提出放開地攤經濟。
成都3月份發文,允許商家在不影響交通、不占用盲道、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情況下,可以擺攤設點、占道經營。
5月初,南京發布臨時外擺攤點指導意見。今年南京市在現有3400個臨時攤點基礎上,新增134處、共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,并對1912街區、夫子廟、新街口等重要地段的夜間經濟配套進行規范充實。
5月18日,大冶市發布公告,決定開放臨時夜市場,允許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申請入駐設攤營業。自公告之日24時起至10月30日零時止,每天晚上18時30分至21時30分允許營業。
5月底,武漢市毗鄰江漢路的保成路夜市重新開市。這條有20多年歷史的夜市攤位林立、人聲鼎沸,空氣里混合著街頭巷尾的鐵板燒、奶茶和燒烤的味道。
5月末,鄭州、長沙、西安、大連、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。
5月31日起,湖北宜昌放開城區重點商圈的夜間出店經營。
自5月31日起至7月31日,每天18時至次日凌晨6時及節假日全天,宜昌市城區夷陵廣場商圈、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商圈等9處重點商圈準許出店經營。
6月1日下午,南京市秦淮區臨時外擺攤點13處,130家攤位,6月中下旬即將推出新街口市集和熙南里錦鱗十二市。
雖然全國各地紛紛推出地攤經濟,但也是有條件的,并不是誰想擺地攤就可以擺的,也是需要一定門檻的。
首先,要求本著便民利民不擾民的原則,選擇具備外擺條件、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、商業體外廣場。
其次,允許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申請入駐設攤營業,不同地區政策或有不同,其他地區要求可能會更嚴格。
最后,是規范經營范圍,臨時外擺攤點按照特色街區、商業體實際,針對性設置銷售生活日用品、服裝鞋帽、預包裝食品(嚴禁現場加工)、文化產品等攤點。
悟空財稅專家表示:雖然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符合條件是可以申請入駐設攤營業,但是想要長久經營,最好還是通過公司注冊和個體戶注冊實現攤位經濟。
第一,有了營業執照,消費者會對您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更具信任感,雖然出現事故的幾率很小,但是有執照和沒有執照對于消費者的安全感來說有著質的差別。有執照,出現問題有法可依、有償可循;沒有執照,出現問題的保障都沒有保障了。
第二,地攤經濟是為了應對疫情而特別設立的,我們都知道疫情是短暫的,那么地攤經濟能夠維持多久就成了未知數。如果是個人經營的,等到疫情結束,你的低碳經濟來源也就隨之切斷了。而有了執照就不一樣了,即使地攤經濟沒有了,你依然可以拿著掙到的錢去找個固定的地點,繼續著經營了整個疫期的賺錢故事。
第三,消費者都是認人的,哪家攤位是東西好吃,他們嘴上不說,心里也是惦記著的。無論是在廣場,還是在小區,抑或是街邊。服務的目標人群永遠都是周圍的那些老百姓,只有通過單人次的多次購買實現銷售額才是可持續的經營,如果是一次性消費,畢竟不是長久之計。有執照,疫情結束,還可以將這些人變為私域流量,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終身客戶。如果是個人,疫情結束了,經濟來源也就結束了。想要繼續地攤經濟,城管就會站在街的對面看著你。
專業人士表示:攤販經濟歷來是城市非正規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城市煙火味的重要標志,是關乎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事。攤販經濟吸納了龐大的就業人口,為市民提供了靈活而多樣化的服務。以攤販經濟為代表的非正規經濟,承擔著某種“社會潤滑劑”的功能,它符合低收入群體和普通百姓的就業需求,也為后疫情時期的社會帶來更大的“彈性”。
如果你也想在疫情期間趕一波攤位經濟,那么注冊一家公司將是上上策,你開掛的人生從此拉開序幕。